|
敬畏文字是一种文化品德2012年《咬文嚼字》杂志发动广大读者“围观名家博客”。2月被围观的博主是郭敬明。围观的专家和读者惊讶于郭敬明的人气之旺,市场意识之强,但普遍认为他对语言文字缺乏敬畏之心。《咬文嚼字》主编郝铭鉴对此引用了当年语文老师批改作文的一句批语:“遍地荆棘,叫樵父如何下手?” 真想不到,作为公众人物的郭敬明,作为畅销书作家的郭敬明,竟然是一个“错别字大王”,被普遍认为对语言文字缺乏敬畏之心。“错别字大王”让作家情何以堪?虽然郭敬明不是教书先生,但他的书畅销,也就是他会因此让错别字肆意流窜,这不是误人子弟是什么?运用语言文字,各人有各人的风格或自由,但须遵守文字运用规范,不可想怎么说就怎么说,想怎么写就怎么写。然而,从郭敬明的博客看,他在语言文字运用方面低级差错触目可见,出尽自己的洋相。笔者非常不明白,一个连“戴”与“带”、“副”与“幅”都分不清,连“蜉蝣撼树”还是“蚍蜉撼树”都不知道的郭敬明,怎么就成了传播文化的作家了呢? 其实,郭敬明不是真的分不清“戴”与“带”、“副”与“幅”,而是他对文字运用太过随意,对文字缺乏应有的敬畏之心。作为一名以文字为生存工具的作家,这是极不应该的。汉字是我们老祖宗发明的,不只是具有悠久的历史,汉字之美也为世界公认。汉字是一种文化,也是国学的重要内容。然而,现在汉字之美越来越被忘记,“汉字之丑”却越来越多,汉字成了“最熟悉的陌生人”。作家竟是“错别字大王”,无怪乎有人说内地作家“有文学观无文字观”。热播的电视剧对白中还经常出现“你内人”“我府上”,更是让文化斯文扫地。作家也成“错别字大王”,不只是作家的小事,更应看成是一种不该有的文化现象。 敬畏文字是一种文化品德。以文字为谋生手段的人,自然应敬畏文字。即使不以文字为生的人,也要敬畏文字,因为文字是我们的文化是我们的国学。但是,现在错别字随处可见,不规范语言文字到处都是,甚至作家也成了“错别字大王”,就像漂亮的脸蛋上抹了一块黑,要多不舒服就有多不舒服。笔者没有看过郭敬明的大作,但看了《咬文嚼字》发布的“咬嚼报告”,更提不起阅读欲望。尽管出书需要编辑的多次审读,错别字会大大减少,但难免有查不出来的“视觉污染”。笔者以为,我们都该敬畏文字,特别是为文者更该敬畏文字,随意戏弄文字,就是在亵渎文字。为文而不敬畏文字,是文化品德的缺失。郭敬明等作家应补上敬畏文字这一课。 |